Categories: 健康新聞

[新聞] 讓大醫院的醫生“翅膀”硬起來

歷史性打破醫生“鐵飯碗”,實行去編制化讓醫院自己定崗定薪;整合基層醫療資源,重金聘任基層全科醫生;成立跨部門的醫管中心,把衛生主管部門從“辦醫院”的角色中解放出來……作為全國首個印發公立醫院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試點城市,深圳啃下一個個醫改“硬骨頭”

  “2015年,深圳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的藥佔比(藥費佔醫療費的比例)下降到32.6%;次均門診費用218.36元、次均住​​院費用9117.24元,維持在國內同級城市中的較低水平;居民現金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下降到19.62%,實現了控制在30%以內的醫改目標。”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說,通過深入推動管理體制改革,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等多舉措並舉,深圳市公立醫院正在逐步實現公益性的回歸。

  促進資源合理流動
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國內首家實行全員聘用制的公立醫院。這家由深圳市政府投資,香港大學團隊進行管理的公立醫院,從一開始就沒有編制和行政級別的“鐵飯碗”,在政府核定的工資總額內,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,醫院的醫生年薪起點是40萬元,最高的顧問醫生年薪將近100萬元。

  “以崗定薪的薪酬體係以醫生的實力和貢獻為本,能激勵醫生努力提高醫術,為病人看好病,一切以病人為本。”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一位醫生表示,由於醫院實行崗位薪酬制度,醫生的收入僅僅與診療質量和崗位級別有關,而與看病數量、開藥多少、檢查多少脫鉤,有效地杜絕了過度使用醫療資源。

  “想要改革公立醫院,人事編制、事業體制不放鬆,即便允許醫生自由執業,也很難實現真正的流動。目前,”編制”是各級財政部門擬定財政預算和核撥經費的主要依據。因此,”去行政化、去編制化”就成了深圳醫改堅定的方向。”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秘書處(醫改辦)處長李創說,要去除編制對政府財政投入、醫務人員待遇提升的枷鎖。

  為此,2015年,深圳市開始試點探索將公立醫院編制管理轉為崗位管理,將身份管理轉為全員聘任;推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,新建公立醫院取消行政級別,委託名校名院組建專業化團隊負責醫院的日常運營與管理。醫院與醫生的關係從固定用人轉變為合同用人、醫療協作等多元化用人方式。目前,深圳市所有新建市屬醫院已經全面實行取消行政級別。

  “希望此舉能夠促進醫療人才的合理流動,鼓勵大醫院的醫生”翅膀硬了”就”飛出去”,到基層辦診所,辦醫生工作室。隨後,醫療機構將逐步實現平台化運作,醫生、醫生集團將成為引領醫療資源流動的核心動力。”李創說。

  推動強化防治結合“在這裡可以更接近我的全科醫學夢。”已經在深圳市羅湖社康中心工作了兩個月的全科醫生尹朝霞說,她剛剛把戶口從北京遷到深圳。“我以前在北京市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,已經是主任醫師了。當初,很多人對我辭職到羅湖社康中心工作表示不理解。但是,一些全科醫學行業的同行聽說我來到羅湖,都說我來對了。因為這裡有著全科醫療發展最需要的土壤:政策扶持。”尹朝霞說。

  深圳對全科醫生的重視依託於羅湖醫院集團的成立。2015年8月,深圳將羅湖區人民醫院、中醫院、康復醫院、醫養融合老年病醫院以及35家社康中心“打包”,組建唯一法人的羅湖醫院集團,將過去社康中心院辦院管模式轉變為集團統管。羅湖區財政給予該醫院集團大力扶持。2016年,區財政預算衛生經費投入7.42億元,比2015年增加1.49億元,社康中心人員待遇平均增長74%。

  53歲的孫喜琢現任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和羅湖區人民醫院院長。作為集團的法定代表人,他有權提名和任免下屬各醫院、社康中心的負責人。上任之後,他招聘了30位像尹朝霞一樣的全科醫生,起薪為每年30萬元,聘請了30名健康管理助理護士、41名“5+3”全科規培醫生、112名健康管理師,甚至引進了英聯邦、北歐的優秀家庭醫生。

  “家庭醫生應該是綜合能力強、專業過硬的人才,不然基層只會越做越弱,患者還是往上走。”孫喜琢說,集團已選派400名專科醫生進行全科醫學轉崗培訓,將公共衛生機構的慢病管理、健康教育等相關人員編入家庭醫生服務團隊,其工作職責由收集數據變為直接為居民提供健康促進服務。“希望通過強基層,推動醫院從以治療為主轉為防治結合。”

  “公立醫院改革與基層改革不能割裂進行。深圳市採取院辦院管或集團化管理的方式,讓舉辦醫院負責對社康中心實行專業化、一體化管理,提供技術、人才、後勤保障支持,這將促使醫院集團主動將資源下沉到基層,加強社康中心能力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,指導參保人做好預防保健工作,最終實現讓居民少生病、少住院、少負擔的目標。 ”深圳市羅湖區衛生計生局局長鄭理光說。

  引導服務方式變革“醫改要真正落實下去,最重要的是轉變政府職能。”李創說,長期以來,衛生行政部門既要實施醫療行業監管,又要舉辦公立醫院,難以清楚界定行業監管與舉辦醫院的具體職能,同時,在職能轉變、政策制定、工作方式、精力投入等方面,難以在醫療行業管理上對公立、非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,導致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活力不足,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。“必須有一個權威獨立的部門來釐清權責。”

  為此,深圳市成立了公立醫院管理中心,代表市政府履行重大事項決策職能。醫管中心理事會理事長由分管副市長兼任,成員由各政府相關部門官員和社會知名人士組成。醫管中心成立後,將衛生部門從“辦”公立醫院的角色中抽離出來,逐步從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轉變。公立醫院管理中心服務醫院,院長服務醫生,最終讓醫生專心服務病人。政府加大簡政放權力度,放管結合,建立起健全的管理規範和服務標準。

  深圳市還通過建立科學的、槓桿式的補償機制撬動資源,引導服務方式變革。長期研究深圳醫改的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薇介紹,深圳市將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助經費與醫務人員完成的工作數量、質量和群眾滿意度掛鉤,形成橫向和縱向調控醫療資源的新機制。橫向是對專科醫院實行傾斜政策,其中,兒童醫院的補助標準為綜合醫院的1.3倍,中醫院、精神病院、職業病防治院為綜合醫院的1.2倍;縱向則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助標準。

  調動所有市場要素的積極性,推動社會力量辦醫,打造多元化辦醫體系,彌補衛生供給不足,是深圳市政府職能轉變後的另一重要工作。取得三級甲等和三級乙等資質的醫院,深圳市會分別一次性給予2000萬元、1000萬元的獎勵,取得二級甲等資質的社會辦專科醫院,則一次性給予500萬元獎勵。社會辦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納入財政補助範圍,年均對社會辦醫療機構獎勵補助約1.4億元。目前,深圳市民營醫院已經達到74家,超過了公立醫院的58家。

  “用市場化、法制化手段代替行政化的計劃經濟手段,是深圳深化醫改確定的方向。”專家表示,深圳市轉變政府職能,構建符合當地實際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,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,展示了深圳的改革思維。下一步,還要在註重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上下功夫,提前應對經濟、社會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。(經濟日報記者吳佳佳楊陽騰)

earth

Share
Published by
earth
Tags: 健康

Recent Posts

[新聞] 食物有益菌改善腸胃健康

腸道中存在著很多不同種類的菌,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第十屆中國健康服務業大會西安開幕(圖)

9月16日,參加健步行的專家及...

8 年 ago